2012年,郑州房地产市场经历过宏观调控的政策洗礼,总体保持了平稳健康的运行状态。从“合理房价”到“政策调控”,从“京广高铁”到“龙湖蓄水”,从“城市综合体”到“生态人居”,从本土大腕到外来巨头,从《中原经济区规划》正式获批发布,到以新型城镇化引领“三化”协调发展的今天,郑州正在向着“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”这一宏伟目标阔步迈进。回眸2012,郑州都市区建设可谓亮点频闪,高潮迭起。
这一年,政策利好频袭
盘点2012年郑州经济大事,首先,当数《中原经济区规划》正式出台。
这是继国家出台指导意见后,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又一重大举措。意味着河南省委省政府近年来探索提出的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、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、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“两不三新”发展路子,上升为中原经济区规划指导思想。
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宋向清认为,《中原经济区规划》的出台,会给潜在的客户一个期望,随着国家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视和大力推进,整个区域的经济将会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,经济大力发展后对房地产业肯定也会起到较大的带动作用。中原经济区的建设,将会带动老百姓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,进而对其购房需求也会发挥潜移默化的推动作用。
国务院正式批复《中原经济区规划》的同一天,国务院还正式同意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。有关负责人表示,该实验区不仅会成为郑州市经济发展的新板块,而且将成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龙头,成为带动郑州走向国际、走向世界的平台。
有关人士评价,富士康的入驻,是盘活整个航空港区棋局的关键一步,而国务院同意规划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,无异于给日新月异的郑州航空港区注入了一针“兴奋剂”,其影响很快就能见到。
这一年,城建日新月异
这一年,郑州城建也是日新月异。
2012年4月28日,郑州建设史上投资最大的市政工程——郑州京广快速路一期工程竣工通车。该工程从南三环至北三环,沿京广路依次穿越东风路、农业路、黄河路、金水路、中原路等11条城市主干道和次干道,全长13.5公里,设计时速60公里,工程总投资近80亿元。该工程采取“南隧北桥”的理念设计施工,是迄今为止河南最长的隧道和高架工程。
2012年10月18日上午,随着省委常委、常务副省长李克一声令下,6股清澈的黄河水从6个龙头形的出水管中注入龙湖,标志着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建设的全面启动,全省人民瞩目的龙湖区域规划蓝图即将变为现实。王牌企划董事长上官同君认为,龙湖注水之后,意味着郑州楼市开始迈入龙湖时代。
2012年12月28日,随着车辆段最后一节铁轨铺设到位,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顺利实现轨通,这标志着该线度过了施工风险最大、受外部环境因素制约最多的土建阶段,为全面进行机电安装、全线电通、系统联调以及今年9月底试运行、年底试运营打下坚实基础。
为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,打造畅通郑州,2012年郑州市委、市政府着力构建“两环十七放射”中心城区路网体系。该路网工程是郑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引领工程,对畅通郑州建设、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等都有重要的意义。
这一年,楼市“冬去春来”
2012年,在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下,郑州楼市并没有出现寒冬,反而成交量节节攀升,价格也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。整个2012年,楼市虽跌宕起伏,但是总体向上:从2012年年初的深度观望、销量大跌到2012年年末的刚需购房潮回归,再到学区购房、改善购房引爆七、八月及年底的购房热潮;从开发商最初的诚惶诚恐到淡定定价、推货营销,郑州楼市稳步从“寒春”走向“暖冬”。
回顾2012年的楼市调控政策,“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”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,从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,到11月份的十八大,再到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方向一直都很明确,即“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”。如果评选年度最为热门的一句话,非此句莫属。郑州也没有停止过房地产调控的步伐。
与一线城市相比,2012年郑州楼市价格波动幅度不大,即使在观望最为严重的年初,市场上直接降价的房企也不多。但同时,楼市成交却呈现逐步回暖态势。
在调控频繁加码的情况下,很多人都认为房价将会持续下滑,但事实并非如此。根据郑州市房管局数据,2012年上半年,房价呈现出罕见的“六连涨”。此后,郑州房价涨跌互现,但基本上维持在6800元/平方米左右的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