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动态
 首页 > 新闻中心 > 2003-2009
  • > 华启项目
  • > 集团会刊
中房报社论:推出乐居生活时机已然成熟
时间:2008-04-26 发布者:华启集团 点击:1716次

   一周前,温家宝在《政府工作报告》里,勾勒出一个“让人民安居乐业”的住房愿景,并破天荒将住房问题放在大民生的范畴表达。此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的设立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”的议案,宣告中国房地产业终于摆脱了此前的左顾右盼,在十字路口找到了“拐”向住有所居的清晰标识。

  中国是个人口密集、文化多元、社会大融合的国度,在庞大的住房需求面前,既有80后,又有50前;既有新阶层创富人群的住房诉求,又有农民工进城后迫切需要解决的栖身问题;既有城乡统筹带来的人居格局变化,又有全球化后向外国友人提供住房的任务。因而,在这样一个大跨度的住房需求和人居结构面前,我们除了有必要重新提出与时代相吻合的住房新观念外,还必须遵循多元社会的价值观,建立起一个让不同人群都能对号入座并共享乐居生活的住房新体系。

  从目前看,推出乐居生活的时机已然成熟,这是因为中国房地产业在经历改革开放30年洗礼后,政府已从简单的“房管”职能转向公共服务;企业已从传统的“开发商”身份转向资本运作;市场已从“建什么住什么”转向“住什么建什么”。特别是一些公众型企业走出了建造、营销的粗放阶段,初步架构起自主研发、倡导技术的新住宅体系。房地产业这些性质、规模、类型所产生的革命性变化,都为推出五彩斑斓的乐居生活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。

  推出乐居生活的另一契机是,中国城市化建设已呈区域、协调发展态势。新城市、新社区、新人居层出不穷,住房不仅仅是人们简单的栖身之所,更是追求美好生活、快乐生活的载体。如果在不同住房的坐标面前,我们有了更宽阔、更理性的住房选择,那么社会不和谐的声音就会减少,那些低收入人群的卑微心态就有可能消除。这无疑是和谐社会的文明大合唱。

  更重要的是,倡导乐居生活既紧扣时代脉搏,也符合中华民族的文化主流。如果我们身边有更多包容兼蓄的乐居理念,那些对房价“拐点”无休止的争论就会偃旗息鼓;一个有利于房地产宽松发展的语境就能因势利导。毕竟,一个成熟行业不能长时间地纠缠于一种尖酸刻薄之中,而我们也必须从传统的住房观念中解脱出来,让每个不同人群都能沐浴到民生地产的阳光。

  当然,让不同人群共享乐居生活不仅仅是国之大幸,这种理念边界的突破,同样也是行业幸事。因为只有人居模式变化了,建造方式才能变化,而建造方式的变化,同样会使行业资本、人力结构更新换代,最终推动房地产业良性循环,形成再次创富担当更多社会责任的动力。可以说,乐居生活的终极使命就是为和谐社会创造出更多理想大厦。

  当然,提倡乐居生活不仅仅是一种时代感召,更多的是我们对简约生活、宽松生活的一种态度。把买房当作量力而行,把租房当作上班便利,把装修当作节能减排,让我们的生活走出纷繁的“拐点”,不再为那些图有虚名的住房“等级论”、“血统论”所困扰。

  诗经日:“朗朗乾坤,住之为大”。我们期待,对中国公民居住权的体现和维护,更多应该表现在民生地产的“国民情结”上,只要每个你身边的人住有所居,乐得其所,和谐人居的崇高目标方能实现,而我们的房地产事业也就不会像外界非议那样暗流涌动,因为乐居中国的生活远比想像中更加健康阳光!
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