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和民意中国网,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,81.7%的人感觉房地产调控措施及各地配套细则影响婚姻,60.2%的人认为为规避政策或获取某些利益而离婚是对婚姻的亵渎。
全国31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5238人参与调查。其中71.1%的人有房,62.1%的人已婚,40.9%的人来自一线城市,27.8%的人来自二线城市,17.8%的人来自三线城市,9.1%的人来自县城。
● A 81.7%的人感觉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影响婚姻
调查发现,85.7%的人感觉身边有为了规避房地产调控等政策而“功利性离婚”的现象,其中41.8%的人感觉这种现象较多。进一步分析发现,一线城市的受访者表示“功利性离婚”现象较多的比例最高,达到44.5%。二线城市、三线城市、县城的比例分别为43.4%、40.7%、36.0%。
各地婚姻登记处在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公布后,都呈现繁忙景象。上海市闵行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,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,闵行区今年3月的离婚人数比1月上升76%,年龄最大的离婚者为87岁。3月4日(“国五条”细则出台后首个工作日),出具了500多份无婚姻记录证明,51对夫妻前来办理离婚,经过工作人员核实情况,劝回8对,但43对也创下了该区单日离婚最高纪录。以至于到第二天,不得不设立专门窗口,增加志愿者,提供资料预审和咨询等服务。志愿者们观察到不少不正常的现象:一些离婚当事人火气很大,因为不符合离婚条件拍桌子就骂;个别人可能由于着急买房卖房,拿着假证件就来办手续。
调查显示,81.7%的人感觉房地产调控政策及各地配套细则影响婚姻,其中64.0%的人感觉影响较大。
● B 60.2%的人认为为规避政策或获取利益离婚是对婚姻的亵渎
人们怎么看为了规避房地产调控政策而离婚的现象?调查中,42.9%的人认为“太功利,是投机行为”;40.7%的人提醒“会存在很大风险”;36.8%的人直言“把婚姻当儿戏,是亵渎婚姻的神圣性”;33.2%的人表示“很正常,是为了利益的理性选择”;31.7%的人认为“会冲击当下社会的家庭伦理”;30.6%的人表示“是政策不合理导致”。
调查显示,49.8%的人反对“功利性离婚”,33.3%的人表示赞成,19.9%的人表示“不好说”。
上海政法学院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陈晓敏指出,把婚姻和房子捆绑起来,婚姻变得功利化甚至工具化,并非首次出现。早在福利分房时期,就有为了房子仓促结婚、离婚的情况。毕竟,婚姻是家,家的最具象体现就是房子。在当今高房价的状态下,很多人将婚姻的严肃性和现实利益相权衡,不惜为了房子挑战婚姻的安全性,这是由于政策不稳定造成的投机心理。
当今社会,人们会为了哪些物质利益而离婚?民调发现首先是“转移财产”(62.8%),其次是“规避债务”(54.9%),第三是“获取拆迁补偿”(51.6%)。接下来依次是:规避税收(51.4%)、获取贷款优惠(38.0%)、规避计划生育处罚(36.3%)、获得取暖费等补贴(24.6%)等。
调查显示,60.2%的人认为为规避政策或获取某些利益而离婚是对婚姻的亵渎。48.2%的人表示自己不会为了获取物质利益而离婚,35.5%的人表示会,16.3%的人表示“不好说”。
● C 哪些东西不能用物质来衡量?67.0%的人首选“亲情”
当今社会,有哪些东西不能用物质来衡量?调查中,67.0%的人首选“亲情”,61.6%的人选择“爱情”,59.1%的人选择“家庭”。接下来还有:婚姻(57.4%)、道德(54.4%)、友情(46.5%)等。
调查显示,73.0%的人认为房产调控等政策和法律的制定,应该考虑到保护基本的家庭伦理。
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强世功则认为,国家政策出台过程中,每个政策应主要考虑一个目标,并兼顾其他目标。房地产调控政策不能过多考虑对婚姻家庭的影响,因为不能假定每个家庭都会为了房子离婚。评估这项政策,首先要看能不能把房产调控的问题解决了。如果房价没下来,离婚率反倒上升了,还大大增加社会成本,就是失败的政策。
在北京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看来,人们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尽可能少缴税,这是私权利的利益和公权力的强制力的一种博弈。而房地产调控要起作用,关键要依法行政,政策制定要和民法通则、物权法、房地产管理法相吻合,解决土地的计划性和商品房的市场性的结构性矛盾。同时,房子这样的民生产品应该不允许投机,避免过度投资,解决好刚性需求和合理房价的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