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是诗人,天真烂漫。对于今年的中秋节,他用诗歌的方式,在他的个人博客上提出了一个“天真”的倡议——今年中秋,让我们仰望月亮。他希望在月圆的中秋之夜,政府能熄灭公共场合的所有灯光,举城浪漫,抬头仰望明月。
这的确浪漫到了骨子里,于是,他的博客点击率迅速上升,于是,全国许多媒体,包括中央电视台都报道了这位诗人的浪漫倡议,于是,他和这个倡议成了焦点。
人们对这个倡议褒贬不一,褒在哪里?贬又在哪里?这个倡议,难道仅仅是一个倡议?这倡议的背后,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内涵?9月9日,今报邀请倡议发起人曹天,国家教育专家任晓林,诗人、中国作协会员段海峰,诗人、河南诗歌协会秘书长吴元成,建筑设计师曲青春等,一起讨论了这个话题。
【倡议本身】引起共鸣还是空想?
正方:它触到了人心中最敏感的神经,值得提倡反方:它是一个诗人乌托邦式的空想,不要也罢
记者:中秋节关灯赏月现在成为焦点,但是在网络上,有人支持,有人反对,大家对诗人曹天的倡议有何看法?
吴元成:曹天属于生意人中的文化人,文化人中的生意人,一个地产商人,还会对人的生存环境、生存状态进行思考,这显示了文人的良知。
人类对月亮和太阳开始是崇拜,后来又赋予它更多的人文色彩。但是现在人们不再歌颂太阳和月亮,一定程度上,人们淡忘了月亮,忘掉月亮预示着对自然的漠视。或者可以这么说,当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发达时,社会精神文明便相对低落了。
一个社会仅靠法制是不行的,还需要靠道德、人文的力量,从这个角度说,这个倡议是很好的。有那么多反响,也说明它触到了人们敏感的神经。它引起了共鸣。
段海峰:我不这么认为,这个想法只是一个诗人乌托邦式的空想。
我不否认他的出发点很浪漫,但是,他浪漫之余还天真无比。社会的浪漫离不开物质的支撑,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在为生计奔波,如果那些为生计奔波的人看到这个想法,我想他们会很无奈。实际上这个想法是“精英化理想”,这理想对吗?对,20年之后还对,但是它和当下脱节了。
曹天:即使再匆忙,也需要观看风景,想些温暖的事情,想象曾经的家园和爱情。我们越来越匆忙,生活质量越来越低,这其实更需要我们回归心灵的宁静。但是我也知道,这或许是一个梦幻。明明知道或许回不去了,还是想回去。我只是想让我们生活在笑容里面,这就可以了。
【反思】我们的精神文明丢失了?
正方:文明相对低落,我们应该反思反方: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有的文明
记者:刚才大家说到物质文明发达之后,精神文明相对低落了,为什么这么说?在我们的精神世界,到底丢失了什么东西?
吴元成:这应该从两个层面讲,社会经济的发展,好像总是伴随着文明的低落,比如物质文明发展之后,也带来了自然环境的高度破坏,还有文化破坏。比如现在出现了很多垃圾文化,包括网络文化和诗歌,诗歌都出现了“垃圾派”。我们的经济发展了,可是丢失了很多东西,浪漫丢失了,忠诚丢失了,诚信丢失了,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牛肉馒头,还要有精神。
曹天的这个倡议,应该不仅仅是一个倡议,它体现了一个诗人对文明的反思,对传统文化的向往,我们也应该去反思。而现在更多的是反文明而行。
记者:这个倡议没提的时候,大家想不到,提出来,很多人也会说好。为什么我们平时想不到呢?
段海峰:为什么?现在说一个人成功不成功,是用财富来衡量的,甚至包括话语权,有财富就有话语权。
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利益,有多少人还在想月亮呢?在这个时代,连文学、诗歌都边缘化了,还有几个人会浪漫呢?现在的浪漫是什么?如果一个男孩儿说我们去看月亮吧,女孩儿会说,哦,我们去咖啡厅坐坐吧。
这就是时代,并不是说这样就表示文明倒退了,或者是反文明了,其实应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明,是时代使然。
【反思之后】我们可以回到哪里?
正方:我们需要文化的、人文的回归反方:有时我们即使回去,也没有了意义
记者:在物质文明发达的时候,我们的确丢失了一些东西,但是,它们能回来吗?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,大家会不会都如诗人曹天一样去反思?就是说,我们还会不会回归一些传统的美好?
任晓林:我们不仅要对文明反思。
中国的每一个节日都是符合万物和谐自然规律的,比如春节,它是天地万物发生变化的节日,它是春天之始。还有24节气,这些都是古人按照宇宙的能量,很科学地定下的。再说中秋节,中秋节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学化、艺术化的节日。秋天来了,有一股萧杀之气。那么古人就用团圆来调整,用赏月、玩月来调整心性。所以它本来是很科学的。
仅仅从这个层面上讲,我们真的应该回归,这符合天人和谐的自然规律。
段海峰:我觉得回不去了。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,这些都是农业社会才会有的感悟,可是我们已经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,我们可以怀念天然的东西,但是如果让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再回去住三天,他肯定是不愿意的。
任晓林:我们所讲的回归是另外一个概念,是关注心灵的,是一种文化、一种情怀的回归。是人文的回归,不是对现代高科技的反对。
记者:我也觉得其实回归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回归,是对高品质精神生活的提倡。
曲青春:其实这是两个话题,有没有必要回归和能不能回归。
就建筑来说,原来的老四合院,我们看起来很美,但是现代社会是以个人为结构的,不需要四合院,所以现在的房子很多是两室一厅,两个人养一个孩子。我们现在如果再住四合院,没空管啊。所以很多东西现在回不去了,即使回去了,也没有了意义。
但是我还是觉得有些是应该回归的。什么都在变,但人的本质没有变,这些东西我觉得应该回归。我们现在的生活品质的确下降了,唐宋时人的生活品质很高,我认为更符合人的本性。现在的社会快餐化了,功利化了。但是并不是物质越发展,对诗意的空间挤压就应该越大。这些应该回归,精神趋向应该回归,人心的纯净程度应该回归。所以说,这个倡议的内核很好。
■对话曹天
关灯赏月只是一个符号我们需要“放慢脚步”
曹天是关灯赏月的倡导者,他没有想到,当初在他脑子中闪现的小小浪漫,经由网络的力量,居然成为一个焦点。在这次论坛上,记者对话曹天,聊起了他的倡议以及他本人成为焦点前后的思想。
记者:当初为什么会想到提出这样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倡议?
曹天:因为2008年对中国来说非常难忘,中国人一会儿哭,一会儿笑,中国经济低迷,百姓很迷茫。这时我就想,今年中秋是成为法定节日的第一年,我们需要用传统的方式纪念一下。中秋节不像情人节、圣诞节,它是宁静安详的节日,是诗意的节日。
我找不到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思想,最后还是用诗歌来表达了。
记者:当初写出那首诗的时候,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反响吗?
曹天:没有。我是一个不上网的人,我的办公室没有电脑,我现在还是用手写作,公司工作人员把它放到了网上,我没有想到传播如此迅速。更没想到从中央台到凤凰卫视等都播出了。
我想说的是,诗仍然有力量,诗歌语言最可以触动人温柔的情感,这个倡议如果用别的方式表达,比如倡议书,或许不会被人关注。
记者:在以往,有没有一个特别的、浪漫的中秋节让你难忘?
曹天:我是一个商人,浪漫仅仅存在于我的幻想中。经商之后,很少有浪漫的中秋节了。但是童年的时候有过浪漫,那时候躺在田地里看月亮,现在想起来依然很美,很怀念。
记者:你开始的时候没有想到这个浪漫的倡议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,那么现在呢?当它成为焦点的时候,你的心态有没有发生变化?
曹天:现在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在中秋的时候看看月亮,不是大面积关灯赏月,哪怕政府选择一些地点,推荐一些赏月的地点,在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,让大家去看一下星空也好。
记者:如果政府不批准关灯赏月呢,你会怎么办?
曹天:我会争取我所在小区业主的同意,在我们小区关灯赏月,不仅仅要关灯,我还要倡导关掉电视机,关掉手机,在小区营造一个浪漫的环境,让业主安静赏月。其实我提这个倡议应该只是一个符号,我只是希望我们在拼命工作的时候,能偶尔让生活“放慢脚步”。
附录:曹天的诗
今年,2008年,农历戊子年中秋之夜
让我们仰望月亮
这一轮皎洁如恋人脸庞的月亮
这一轮柔美如孩儿皮肤的月亮
这一轮儿时挂在树梢的红月亮
这一轮透过桂花树看到的银月亮
这一轮我们已经好久好久没有仔细端详的月亮
多像我们好久没有见面的老家的亲爹亲娘
轻轻地握紧爹娘的手吧
轻轻地握紧爱人的手
轻轻地握紧孩子的手
让我们走出户外去看月亮
月亮无言地挂在天上
我们无言地坐在草地上
请市长熄灭公共场合的所有灯光
让甘露般的月光洒在我们的心上
哦,什么都不要说什么都不要去想,
月亮看着我们,我们看着月亮……
你想过一个浪漫的中秋之夜吗?9月13日在中秋节来临之际:晚上8:00在紫荆山公园为胸中有诗、有爱、有怀念、有感想的你倾情打造一个以月亮为主题的诗歌之夜。有意参加此次活动的热心文学爱好者、诗歌爱好者请拨打13837195081报名参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