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动态
 首页 > 新闻中心 > 2003-2009
  • > 华启项目
  • > 集团会刊
郑东新区“十年建名城”
时间:2008-07-15 发布者:华启集团 点击:1573次

    如今的郑东新区已成为中原崛起乃至中部崛起的一个窗口,这两天记者与一些政协委员交谈时发现,他们非常关心郑东新区的建设和发展。1月12日,郑东新区管委会邀请省内外专家,对郑东新区的规划和五年来的建设进行回顾,并为郑东新区下一步的发展出谋划策。会议首次披露了郑东新区5年来的建设成就,并提出今后5年的发展目标。

【建设成就】五年成规模目标完成

    “五年来,郑东新区发展健康,建设顺利,在中原崛起乃至中部崛起中发挥了窗口作用。‘三年出形象,五年成规模’的目标任务已顺利完成。”

    在1月12日举行的专家座谈会上,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这样总结。

    郑东新区管委会的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07年底,郑东新区建成区面积累计达50余平方公里,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6.4亿元,累计开工项目191个,在建和建成房屋面积累计突破1700万平方米,入住人口突破22万。

基础设施
    各项配套设施基本到位,建成区范围内基本实现“十通”目标,7座变电站、热电厂、CBD消防特勤站、公交枢纽站等相继投入使用,垃圾中转站、邮政所、公用电话等市政设施基本完善。东区绿化面积累计达800余万平方米,累计建设城市公园33个。

交通
    基本形成完善的交通网络,累计开工建设道路241公里,实现通车里程208公里,陆续开通公交线路28条。

教育、医疗
    初步形成了类型齐全的现代教育体系。目前,东区已有20余所学校实现招生。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健全,各区域已有10余个医疗卫生网点投入运行。

招商
    目前,郑东新区已累计引进项目230多个,在东区注册的企业超过600家,金融、总部经济等产业加快聚集。

文化
    会展中心、艺术中心、会展宾馆等特色建筑已成为东区新的文化亮点,河南出版集团产业基地、客家人历史演变的博物馆——— 世界客属文化中心、郑州市广播电视中心等项目,为打造新的城市文化中心区和繁荣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。

【未来展望】目标:“十年建名城”

    今后5年,郑东新区如何发展?这个问题是委员们最关心的。“未来5年的发展目标就是‘十年建名城’。”郑州市副市长、郑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王庆海说。

金融保险业

    把CBD发展成为影响力、辐射力较强的金融聚集区,到2012年,入驻CBD的金融机构达30家以上。

会展业

    以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为平台,力争每年举办大型会展活动30场以上,参展人数突破200万人次。

商贸业

    以CBD商业步行街、宝龙城市广场、温哥华广场等商业项目为龙头,以如意河两岸顺驰风味小吃街、老街新天地酒吧街、联盟新城休闲餐饮街、绿城百合名品特色街项目、红星美凯龙家居建材市场为主,把东区打造成为功能全、规模大、品位高、辐射力强的市级商业中心区。

现代物流业

    加快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,有效衔接铁路、水运、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,构建以郑州为中心,覆盖全省、辐射中南、通达全国的物流中心。

文化旅游

    加强文化资源保护经营,打好东区文化品牌。策划和组织各类文化艺术展览、旅游、商贸活动,开办在全省、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艺术节;开展丰富多彩的水上娱乐活动;举办恳亲大会;开展“东区雕塑节”活动;开发都市休闲观光旅游。

教育

    到2012年,龙子湖区13所大学全部建成招生。郑东新区管委会新建小学8所、中学4所、高中2所、职业教育学校1所。

医疗

    热力颐和医院、妇女儿童医院、友谊医院等综合型医院投入使用。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、卫生服务站20个,95%以上的卫生服务中心(站)纳为城镇职工、居民医疗保险定点机构。

社区

推进社区居委会建设,力争2012年社区居委会达30个以上。高标准建设4~6个功能多样的综合社区服务中心,构建管理有序、服务完善、生活便利、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新型社区。

社会保障

   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.5%以下。东区居民做到应保尽保,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达到100%。

基础设施

    到2012年,东区路、桥、水、电、燃气、热力、邮政、有线电视和互联网、电话、公交等“十通”建设全部配套到位。热电厂建成投入使用,15座垃圾中转站、150座公厕和陈三桥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。通车里程超过350公里,开通公交线路100条以上。

景观河道

    到2012年,东区景观绿化(水域)面积累计达到3000万平方米。如意河、昆丽河全线贯通、通航,“三河一渠”、魏河全部完成综合整治,森林公园一期工程建设完毕。

社区服务

    建设一批中、小型连锁超市,鼓励设置社区便利店、餐饮网点、生活服务设施,加快建设标准化菜市场、生鲜超市等,满足居民综合消费需求。

相关新闻